
AR風向
#113
360°新型態展覽 身歷其境的沈浸式體驗
展覽新型態呈現

360 panorama(360 環景圖)一詞最早由愛爾蘭畫家Robert Barker(羅伯特·巴克)提出,現在的360°環景圖大部分是由相機拍攝並在電腦上加工而成的圖片,而影片則是利用全景錄影機以一個位置錄下周圍環境的所有角度後,產生如同VR效果或可以隨意轉動方向的技術,也能透過剪輯或加入特效,讓影片更生動真實。
由於360°環景影片能夠自由移動調整想觀賞的方向或位置,查看展場內部空間配置與整體環境,讓影像資訊呈現更為全面,還能使民眾有身歷其境及沈浸式的導覽體驗,因此近期有許多360°環景運用在博物館、展覽、房仲業線上看房及線上教育等領域。
文章目錄
「臺博掌上博物館」|360°環景影片增加真實感

國家地理頻道推出360°沈浸式展覽

國家地理頻道為了紀念研究黑猩猩60年的英國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Jane Goodall(珍古德),推出了「Becoming Jane:The Evolution of Dr. Jane Goodall」360°環景展覽。Jane Goodall也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黑猩猩專家,此360°環景展覽影片將民眾沉浸在Gombe(貢貝溪國家公園)茂密的森林中,搭配Jane Goodall的獨白,彷彿跟著Jane Goodall一起探索黑猩猩生活的奧妙。

而近期因疫情影響,因此目前展覽只開放線上觀賞,點此能參觀完整的3D劇院式展覽。
使用360°環景影片的三大好處
- 便利於事先場勘:360°環景能幫助場域空間經營者,讓客戶在籌劃活動階段就能事先進行線上勘景,不用到現場就能觀看場地進行初步評估,優化顧客體驗流程。
- 遠距、線上策展:線上展覽最重要的是能使展件能如同實體展覽完整呈現在民眾眼前,360°環景有著全視線場景,且近來影像畫質不斷提升,令細節展現地更加生動細膩。
- 身歷其境感受:360°環景有著無視線死角的特性,民眾能任意放大縮小、隨意拖動想觀看的位置、方向,同時民眾處於影片的中心點,觀看360影片時如同人類轉頭觀看周圍一般,營造更真實感、更沈浸的參展體驗。
文中所介紹國立臺灣博物館及國家地理頻道都透過360°環景影片導入展覽中,其中也包含了許多教育元素,這種新型態的體驗帶給各產業相當多元的益處,也成為了一種新的展覽呈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