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風向

#084

AR和VR科技讓音樂娛樂無所不在

獨一無二的沉浸式感官饗宴

(圖片來源:eurosecuae)

科技與音樂、舞蹈及戲劇結合,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感官體驗,AR技術也是近年來經常運用於音樂影視產業,包含專輯宣傳、表演型態及觀眾互動方式,為觀眾們帶來最佳的體驗模式,先前我們才談過2019獲葛萊美獎提名美國饒舌歌手Snoop Dogg,在發佈最新專輯作品 「I Wanna Thank Me」是以Snapchat作為AR呈現的媒介,希望為樂迷帶來不同感受;而在上個月剛結束的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sic Merchants (NAMM Show)也著重討論AR與VR如何改變藝術家的現場表演方式。

音樂表演的AR應用

在2019 音樂頒獎典禮BBMAs (Billboard Music Award)上,流行天后瑪丹娜(Madonna)演唱了歌曲《Medellín》,結合AR技術與四個分身(分別是音樂家、新娘、特工與cha-cha老師)同台共舞,傳達出瑪丹娜人生各階段的傳奇故事,帶來良好的舞台效果。

文章目錄

另外,2019年俄羅斯的音樂節New Wave也運用了AR的技術,以此改變了建築物的外觀,並加入其他虛擬的事物,包含動畫人物、廢墟、毀壞的圓頂、飛鷹、扭曲的建築物等,為觀賞者帶來更多的感動與震撼。

不過,不管是瑪丹娜的四位AR分身,還是俄羅斯的音樂節New Wave皆不是以全息投影技術呈現,所以現場觀眾並無法感受到AR技術與舞台結合的呈現效果。因此,在音樂會上是否加入AR眼鏡,就像是進入3D電影院需配戴3D眼鏡,衍伸出的話題即是觀眾對於獨特的AR擴增實境體驗是否買單。

VR虛擬實境現場音樂會

Miro Shot該樂團在2019年倫敦IFF(國際音樂節論壇)針對代理商和音樂專業人士舉行一場虛擬演唱會,運用VR虛擬實境及沉浸式技術,VR為音樂帶來新突破,觀眾進入展演廳,牆上佈滿螢幕、空間中充滿乾冰、專屬氣味、風扇及燈光硬體設備,音樂會開始前,觀眾坐定在座椅戴上VR眼鏡,能看到搭配著樂團演奏的數位視覺特效,觀眾擁有了一場精彩的娛樂視聽之旅。

AR Pianist

除了上述音樂視聽的應用外,近期 Fayez Salka的Twitter展示了一段虛擬鋼琴演奏家的彈奏片段,引起很大的迴響,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透過AR技術,手機鏡頭對準任何一台鋼琴都會有AR鋼琴家現身演奏,播放著鋼琴家的樂曲,同時會在下方顯示對應的樂譜,這項AR應用是使用機器學習來辨識鋼琴正確的方向及3D位置,誤差控制在1公釐內。有別於傳統影像錄製,能以「無死角」的方式呈現演奏,速度也能放慢100倍,對於使用者的演奏能即時反饋,並顯示AR鋼琴家是如何移手的,如此的AR體驗為音樂教育帶來很大的幫助。

無論AR或VR皆為音樂體驗帶來提升,AR擴增實境增強了舞台設計及表演層次,對於觀眾視覺感官有更大衝擊,或是手機鏡頭隨時掃描任何一項樂器,就能獲得即時的音樂視聽;而VR虛擬實境則為音樂會帶來不同的方式,改變觀眾體驗行為,不一定要呆板的坐在音樂廳,也不一定要與幾千人一同對著舞台吶喊,戴上VR眼鏡能有更沉浸的感官體驗,也或許演唱會結束後,運用AR及VR技術也能回家再次回味當下的音樂觸動。

更多文章

訂閱icon3

訂閱arplanet電子報
隨時掌握最新XR產業趨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