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R風向
2025 大阪世博,四大國家館如何用 AI、AR、沉浸式科技,打造跨文化體驗?
文/白璧珍
XR傳教士
宇萌數位科技執行長
台灣實境科技創新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

世界博覽會起源於 1851 年倫敦的「大工業博覽會」,長期以來是全球科技創新與文化交流的舞台,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。大阪曾於 1970 年舉辦世博,當時吸引約 6,400 萬人參觀,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重要文化記憶。時隔55年,2025 年世博再次於大阪夢洲開幕,主題定為「共創未來社會(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)」,以「救護生命」、「賦能生命」、「連結生命」為三大子題,聚焦科技與生活融合、生態永續與社會共創。
本屆世博聚集超過 158 國家與地區,加上 7 個國際組織,展現高度國際代表性,場館設計中包含全長約 2 公里、20 米高的「大屋根環(Grand Ring)」,更以木構造創下世界最大木建築紀錄。
這場世博不只是展覽,而是透過「未來社會實驗場」的定位,邀請全球看見跨文化、跨科技的共創場景。本屆世博中多家重要參展國均以科技應用為核心推出特色展館,相關科技應用包含AI情感互動、五感體驗、3D視覺、AR擴增實境、MR互動展演、VR虛擬實境、未來人體機器人、觸控面板、動態屏幕、多螢互動、自動駕駛e-bus等,呈現不同面向的未來想像。
本文將聚焦四大重點國家館—加拿大館、TECH WORLD 台灣館、美國館、法國館等,解析各國展館敘事與科技應用的核心媒介,以及充滿未來感的沉浸互動旅程。
加拿大館:AR 擴增實境冰山史詩
是本屆大阪世博展館中,充分運用 AR 擴增實境與 3D 技術的代表之一。它以「高度科技與自由」為特色,讓參觀者不再只是被動觀看,而是能透過互動主動參與,細細觀察展覽中的層次與細節。這種設計不僅展現加拿大的創新精神,也讓人感受到科技為文化敘事帶來的新可能。
進入展館後,觀眾都會獲得一台平板電腦,透過它可探索隱藏在冰川造型的裝置藝術之中的 AR 內容。這些數位層次以加拿大特色為主題,包含壯闊的極地冰川、絢爛的極光、充滿智慧與韌性的原民生活、活力多元的產業景象,以及加拿大科技與太空發展,有趣的是加拿大節慶中的煙火氛圍也融入其中,形成一幅動態多彩的加拿大AR互動拼圖。隨著觀眾的移動與互動,這些場景不斷轉換,從物產、人民、生活、地理到科技發展,全方位呈現出加拿大的豐富與多元。
除了 AR 的創新體驗,加拿大館同樣展現對永續的重視。根據官方資料,約 55% 的館區結構可租用並重複使用,設計上更強調快速組裝與拆卸,以減少施工時間、噪音與碳排放,並推動廢棄物減量與材料循環再利用。這些細節顯示出加拿大在展覽中不僅展現互動科技的魅力,更傳達了對環境責任的承諾。

TECH WORLD 台灣館:沉浸互動 、環形投影與AI 畫廊
本次台灣館以TECH WORLD為主題參與展出,呼應「TW(Taiwan)」且象徵台灣科技與文化的全球視野交匯的地位。台灣館據稱斥資新台幣 20 億元(約美金 6,021 萬)打造,並且嚴格要求國際工程規格與創新科技,顯示出我國對這次世博展出的重視。
走進 2025 大阪世博台灣館,映入眼簾的是一棵象徵生命的大樹,周圍由 560 台華碩平板與機器手臂組成的機器人群舞,展現出科技與自然共生的震撼景象,展演完成,民眾還可以透過平板上的舞蝶滑動上傳至大樹上,新奇又繽紛。隨著動線推進,環形投影區領觀眾穿梭中央山脈與嘉明湖,伴隨檜木香氣,營造出山水相依的五感體驗,令人深刻感受到「自然共好」的真實氛圍。
沉浸式展區則以超薄透明 的60吋micro LED 呈現奇幻景象,結合蘭花乾燥工藝、奈米植物染,以及鳳蝶翅膀的珠光色澤,自然、文化與科技在此交融,展現出既繽紛又新穎的台灣魅力。
AI 畫廊展區中,則致敬席德進、陳澄波、郭雪芙等藝術家作品,並結合AI影像演繹,讓使用者可近距離瞭解畫家的作品並融入更多訊息。無反光 LED 技術使細節更加清晰,而互動設計則讓觀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被拉近。
台灣館也運用最新3D 裸眼技術與觸控體驗展望半導體與未來世界,最後觀眾可以透過手環裝置取得心跳感測,營造個人心動曲線以及推薦專屬台灣之旅。整體參觀過程,不僅是一場展覽,更像是一段融合自然、人文與科技的溫暖旅程,堪稱本次大阪世博的最佳科技體驗展館。
美國館:Spark吉祥物展現沉浸敘事熱力
美國館(USA Pavilion)是大阪世博的人氣展館之一,以「Imagine What We Can Create Together」為主題,展現美國自建國以來的自由、創新與行動力等核心價值。館內提供中文、英文與日文專場導覽,由專人帶領開場,結合迪士尼風格的舞台表演,透過閃爍燈光、動感音樂與互動投影同步展開,活潑的吉祥物 Spark 穿梭其中,串場引導觀眾,帶領大家一步步探索館內精彩展區,瞬間營造出歡樂又充滿科技感的氛圍。
館內分為五大特色展區,結合沉浸式空間與大螢幕互動設計,讓觀眾身歷其境。旅遊區重現美國壯麗國家公園、繁華城市與主題樂園,甚至有道奇球場裡揮棒的大谷翔平驚喜現身;太空與發射專區展示 10 英尺高的 SLS 火箭模型、1:20 比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與 3D列印月球模型,呈現未來月球基礎建設的可能性,更展示了已有37億年歷史的 118 克月球樣本。其他展區如真實故事、青年創新專區等,透過案例與科技互動呈現美國創新如何影響全球,並鼓勵跨國共創。
美國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全體觀展者一起搭上火箭,在沉浸式空間中一起升空,遨遊至太空。整體的沉浸式科技與太空展品,讓觀眾充分體驗美國的創意、活力與科技魅力。
法國館:命運紅線貫穿的聲光互動
2025 年大阪世博的法國館是少數僅開放現場排隊的展館,又有LV與DIOR等名牌加持,吸引超長人龍排隊,進館至少需一小時以上。以法國印象「愛之頌歌(A Hymn to Love)」為核心主題,將藝術、科技與人文完美結合,也突顯法國的愛與熱情。館內設計以「鼓動」為起始引動,象徵人與人之間、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看不見卻堅韌的連結。進入館內,參觀者宛如踏入一座劇場,緞帶般的樓梯與簾幕外觀,營造出神秘又浪漫的氛圍,迎接每一位觀眾展開探索之旅。
整體展館結合投影、聲光與互動裝置,Louis Vuitton以經典行李箱打造成圖書,經典老花搭配影像藝術家的投影設計,將聲音、光線與節奏完美融合,形成沉浸式多感官體驗。DIOR則運用 白色布料展現經典黛妃包與訂製款套裝,並透過光影投射出優雅與視覺震撼的展演空間,將時尚、科技與藝術巧妙融合。館內的互動亮點則是展區中央的互動樹,觀眾只要用手觸摸樹根,樹身的光影就會隨之變化,彷彿感受到寧靜與自然生命的脈動。
此外,法國館也提供360°線上導覽,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觀眾透過網路探索展館每個角落,觀看互動樹、沉浸式投影與聲光裝置的細節,完整感受科技與藝術交織的沉浸體驗。